北上

作品:《北上》

综合评价

查看 162 次      星数

作者 :

题材 :

徐则臣

奖项 :

获奖 :

出版社 :

出版时间 :

作品简介 :

《北上》是作家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,首次出版于2018年。该小说阔大开展,气韵沉雄,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,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“秘史”。“北”是地理之北,亦是文脉、精神之北。大水汤汤,溯流北上,该小说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,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、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、中国与世界的关系,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、经济、地理、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,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。2019年8月16日,《北上》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。8月19日,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。

创作背景 :

出生于江苏东海县的徐则臣自小就生活在河流的环绕中,对河有一种独特的感情。初中时,徐则臣前往镇上读书,学校门口便是一条运河。一到冬天,学校自来水管结冰封冻,大家就端着脸盆拿着牙刷往校门口跑,在运河边刷牙洗脸。初中三年,运河也一直是孩子们游玩的乐园。 后来徐则臣在淮安工作,离工作地大约一刻钟路程的地方就是京杭大运河。和运河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同时,徐则臣也不自觉地把运河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。他介绍:“今年(2018年)是我写作的第22年,大概有20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写京杭大运河,它一直是我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。随着对这条河的了解越来越多,觉得到了可以把这条河作为主角来写的时候,就开始动手创作《北上》了。” 徐则臣在开始动笔时发现,能够“等”到运河这样一个题材浮出水面,只是写作的第一步。通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,通过一个个细节呈现出它的特征、它的历史感、它的伟大,是小说家该干的事。接下来的四五年里,他不停地看书,不停地走。看了六七十本专业书籍,运河沿线从南到北1797公里,走了不止一遍。很多河路在历史上无数次改道,一条河经过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征,中国地势北高南低,运河的水却一直往上走,“当时我想当然觉得,一定是通过某种方式”,《北上》由此而得名。

京东旗舰店 :

 去购买 《北上》

天猫旗舰店 :

百度百科 :

头条百科 :

北上

作品中的角色/人物

小马可·波罗
小马可·波罗
简介简介:

故事“1901年北上”的主人公,本名保罗·迪马克,意大利人。为了寻找失踪的弟弟,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中国沿运河北上。他和谢平遥从杭州、无锡出发,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。这一路,既是学术考察之旅,也是他们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,同时,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。当最终抵达大运河的最北端——通州时,小波罗意外离世。同时,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,运河的实质性衰落由此开始。小波罗以马可·波罗为偶像,立志研究大运河,对中国文化和风物无比热爱,性格随和、开朗,但欧洲人傲慢和优越感的小尾巴总是夹不紧,一不留心就露出来。

谢平遥
谢平遥
简介简介:

将龚自珍的《已亥杂诗》视作知己的谢平遥,是一百多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。作为翻译陪同小波罗走访,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、船老大夏氏师徒、义和拳民孙氏兄弟等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。

邵秉义
邵秉义
简介简介:

“2012年,鸬鹚与罗盘”的主人公,他在位于山东济宁的运河边上度过了六十多个春秋,他是邵常来的曾孙,故事围绕邵秉义的儿子邵星池的婚礼而展开。

谢望和
谢望和
简介简介:

第三个故事“2014年,大河谭”的主人公,电视台节目策划人,他准备策划介绍大运河的电视栏目《大河谭》,他的先祖是谢平遥。

周海阔
周海阔
简介简介:

第四个故事“2014年,小博物馆之歌”的主人公,他在大运河沿岸建起几家名为“小博物馆”的连锁民营客栈,他的祖先便是船老大老夏的二徒弟周义彦,故事围绕他收购邵星池的罗盘而展开。

马福德
马福德
简介简介:

第五个故事“1900-1934年,沉默者说”的主人公是Fedele Di Marco(费德尔·迪马克),中文名字叫马福德,他是小波罗的亲弟弟,因参加八国联军而来到中国,作战时受了伤,瘸了一条腿,而在腿伤尚未痊愈时,他便因追求心仪的中国姑娘秦如玉而逃离部队,然后两人弄了一条船以逃离义和拳民的追杀,后来两人在通州段的运河滩上成家立业、生养后代,直至抗战期间,因妻子秦如玉被日军豢养的狼狗咬死,为报此仇,他孤身一人闯入日本兵营,杀死几个鬼子后,自己也毙命了。

胡念之
胡念之
简介简介:

第六个故事“2014年,在门外等你”的主人公,考古学家,他的母亲马思艺(曾用名为“马思意”)正是意大利人马福德的亲孙女,故事围绕大运河济宁段的考古发现而展开。而“2014年6月,一封信”的主人公仍是电视栏目《大河谭》策划人谢望和,他与邵秉义、周海阔、胡念之等人齐聚于小博物馆客栈,他们发现了一封信,而这封信正是意大利人马福德1900年7月写的,它被作者放在开头作为引子。

经典版本

下面是该图书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的版本的一些封面。

媒体/个人评论

一些媒体或个人对作品的评论

review-man
茅盾文学奖颁奖词

3/19/2025 11:05:19 AM

在《北上》中,徐则臣以独出心裁的叙事技法为大运河立传。在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中,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、悲欢与命运、追寻与梦想次第展开,并最终汇入中国精神的深厚处和高远处。围绕大运河这一民族生活的重要象征,中国人的传统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在21世纪新的世界视野中被重新勘探和展现。

review-man
著名作家曹文轩

3/19/2025 11:05:46 AM

《北上》写的是一条蜿蜒中国南北的大河,写它很容易就会顺流而下,按河流的流淌方式写成一条河的架构。《北上》却让人尤为惊喜,它的结构很特别,作者如同骑在马背上,这匹马并非朝着一个方向、顺着一条直线一路向前,而是在一个状态里,不时调转马头,在多个时间段里头来回奔跑。正是这种别出心裁的构架,让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沧桑,读出了人世无常却有常的感叹以及人世间永恒的悲欢离合。

review-man
文学评论家、作家李林荣

3/19/2025 11:06:32 AM

我认为如果在《北上》的主题、文化、价值伦理层面要给它最简单的概括,就是“和解之书”,是则臣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处当下生活的和解,是中国“70后”一代作家和时代、文学的和解。

review-man
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

《北上》其实用一条运河将不同时空里的故事串到了一起,奇迹般地沟通了古与今、中与外。如此来看,大运河作为中国的一面镜子,中国地理南北贯通的大动脉,它既在传统与现代的意义上,见证了一个古老国度的现代变迁,也在中国与世界的维度中,哺育了一代代独特的中国人。这或许正是《北上》经由“运河上的中国”,通过讲述时间与河流的秘密,展现我们的“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”。

review-man
浙江大学教授翟业军

3/19/2025 11:07:32 AM

《北上》绕开大运河史上许多重要人物,因为这些人物拥有编织故事的潜能,在运河面前,精巧的故事编织反而显出格局之小。

review-man
著名作家文珍

3/19/2025 11:07:58 AM

则臣师兄的小说如果有一些让我觉得有点遗憾的地方,可能缺少了某种绝对的逻辑,你知道运河破坏在时间河流中,它作为真实的河流,有没有一个定居者,有没有一个不断被改变生活的定居者?这里所有人都是外来者,外来的目光交错。

读者评论/留言

一些媒体或个人对作品的评论

《北上》是著名作家 徐则臣 的一部 小说,这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,作者娓娓道来,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故事。再加上是 茅盾文学奖 获奖作品,非常推荐大家阅读。